雅安市天全县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综合体
雅安市天全县针对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后镇村便民服务半径拉长、需求多元、覆盖缺位等问题,持续做深做实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围绕标准化、规范化、 便利化、亲民化“四化共建”,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乡(镇)“一站式”便民服务综合体,不断提升便民服务满意度。
一、聚焦“标准化”服务。—是服务阵地“标准化”。结合“两项改革”,在全县各乡镇设立“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乡村组3级干部服务团队+代办员”的镇村便民服务新模式,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把“服务是否改善,办事是否方便”作为评价标准,在全县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截至目前,收到群众主动评价19.7万余条,满意率100%。二是政务事项“标准化”。按照“一事项一标准、一流程一规范”原则,县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办事指南信息进行细化梳理,统一制定办事指南,推进下沉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完成镇村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更新,共梳理镇村两级参与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374项。三是责任清单“标准化”。编印《天全县镇村便民服务工作制度汇编》,召开全县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培训暨工作推进会,把8个方面54项重点工作任务以“清单制+责任制”形式逐项分解细化,明确“时间表”,细化“任务书”,全力攻坚,全速推进。
二、聚焦“规范化”服务。一是服务窗口“规范化”。开设乡(镇)、村(社区)无差别综合窗口,统一使用审批服务专用章,全面消除办事“中转站”,构建“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办多件事”的政务服务新格局。二是服务流程“规范化”。以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抓好事项梳理,对重复材料、过程材料进行整合删减,对各环节申报表单进行分析归并,对事项流程进行集成优化,梳理 94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办理提速80%。三是服务事项“规范化”。服务窗口集中进驻28个单位政务服务事项606项(主项),完善《政务大厅标准化工作手册》,严格落实考核奖惩制度、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目前全县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达96%,承诺时限提速 80%以上,服务效率有效提升。
三、聚焦“便民化”服务。一是推动事项“就近办”。结合片区划分、服务半径及区域人口等要素,构建涵盖县、乡(镇)片区的“综合窗口”服务网络,实现企业、城乡居民在家门口即可“就近办”。梳理101项村级“全程代办”事项,整合283名村级代办员,提供“定点办”“上门办”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各乡(镇)共办理政务事项27万余件。二是推动事项“随时办”。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制定《“一网通办”服务到基层活动方案》,群众可通过“天府通办”、天全公安政务“一网办”等平台、24小时自助服务柜、智能终端设备等,实现便民服务“24小时不打烊”。三是推动事项“上门办”。以“综合窗口”为载体,依托村(社区)网格管理,组建690人的代办队伍,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一对一”服务,通过“上门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截至目前,已提供上门服务1万余次。
四、聚焦“亲民化”服务。一是开展“两拆两去”工程。开展拆牌子、拆柜台,去行政化、去形式化的“两拆两去”工程,完成亲民化改造提升。针对群众养老托幼、助残扶弱、教育培训、文体活动等公共服务需求,完善社区儿童之家、日问照料中心功能,创新设立“小牟倾心屋”,推广“民警进社区”,组织“助老、助乐、助学”服务,进一步夯实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功能。二是打造“全岗通”服务。出台《天全县推进村(社区)“全岗通”实施方菜》,推进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工作模式统一,工作人员“一人在岗、事项通办”“一专多能、全岗都通”。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企业服务专窗,开展项目审批“私人订制”活动,落实58名“私人订制”代办专员,将保障和服务重点项目的审批、用地、用电、资金需求等环节的“平台往前移、时序往前排、协调往前站”。三是推行“政务十金融”服务。建成“政务+金融”综合服务站96个,服务群众14.75万人次,办理金融业务21.32万余笔,提供信贷支持1.42亿元,实现镇村业务“一站办”、便民服务“零距离”。